Our Facebook fanpage

Pls follow us by "like" our facebook page at www.facebook.com/theunexpectedtheordinary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Day 338: Tehran(德克蘭)

德克蘭是伊朗首都,但對一般遊客來說不是一個太吸引的地方。從大不里士來到首都,果然發現這裡連當地人對我們的好奇也少了。這裡交通混亂,空氣污染嚴重,而且非常人多擠迫。還好他們有地鐵系統,而且列車的車頭車尾定為女性專用車廂,那麼在最多人的時候便不怕發生尷尬的情況。

我們只短留在德克蘭一天,匆匆忙忙之間只走過兩個地方。


Golestan Palace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Day 336, 337 大不里士(Tabriz)

以過路的性質來到伊朗首站,西北部的古都大不里士(Tabriz)。初到貴境便遇上好心人帶我們找酒店,而且在街上到處都有人跟我們打招呼,有時候在馬路上有車從後飛馳過來嚮一下咹,然後又是一句hello(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從後便知道我們是外國人,是我們衣著太奇異嗎?)

安頓好後我們隨便的到處走走,走到有名的大不里士巴扎(市場)。這裡可是全世界最大的室內市場,也是中東地區中最古老的其中一個。在裡面走,很容易便會迷路。還好店鋪的分布不算雜亂,而售賣的東西真是五花八門。主食品、零食、衣服、鞋襪、工具、地毯、工具,甚至金器都有。不過我們又累又沒錢,還是匆匆走過便算。

大不里士巴扎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錢與Traveler

我們在伊朗的第二天,便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沒有帶充足的現金。

因為伊朗及之後的土庫曼,能夠直接使用國際信用卡或提款卡拿到現金的機會接近是零,所以到訪這兩個國家必需帶備足夠的盤川。再下一站的烏茲別克雖然有提款機,但據說它們經常沒有現金,所以同樣不能存在厚望。偏偏我們在土耳其的時候,以為自己身上的現金很足夠,卻忘了申請各國簽證時花了相當多的美金及歐元,卻沒有補充。進了伊朗才發現時,想回頭一切已太遠。

十一個月以來,我們一直走到這裡,雖然說是盡量能省則省,但同時也不想真的凡事算盡。例如為了休息得好一點和安全理由而選擇住雙人房而不是多人間;偶然花多一點點吃一下當地的美食,有時艱苦過後盡情吃喝來作為心靈慰藉。我認為如果不惜一切地節衣縮食的旅行是沒有意思的。

不過這一刻開始,真正要在一個不太富裕的國家裡過一下窮遊驢友的生活。

可是我們也許來得不太合時。伊朗幣兌美元匯率突然大幅度下滑,據說是因為伊朗總統正在會見美國總統,有可能簽定條約令伊朗幣升值。還有,在之前,政府曾頒佈法令,禁止酒店和景點分別設立本地遊客價和外國遊客價。可是伊朗剛換了新政府,然後這個規定就突然消失了。外國遊客參觀景點,總是要付上貴好幾倍的入場費。

簡單一句,就是在最窮之時忽然之間一切還要變得更貴。

有天我們在伊斯法罕,在一個大清真寺外因為門票太貴而沒有進去(說穿了其實是幾十元港幣,但比本地人價格貴了好多倍),反而在外面跟一個當地家庭碰上面,然後聊了很久。後來他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到下一個景點參觀。到了售賣處,同樣發現他們的本地價和我們的外來價差天共地。他們也很「醒目」地說幫我們買當地人的票。不過最後我們還是進不了,職員說我們必須買遊客票。他們家人和在場另外的當地人都覺得不公平而跟售票員理論,但還是不得要領。最後我們說太貴了而決定不進。其實那時覺得有點尷尬,在他們眼中應該也摸不著頭腦,為什麼我們跑那麼遠卻為了一點點錢而放棄參觀?

還有那天在大不里士,剛好在藍色清真寺外碰到一個香港的年青人,我們三個分別也因門票問題而過門而不入時,有當地人看到我們打退堂鼓,就問我們為什麼不進去。我們就直接說,票價太貴了。其中一個女孩說,你們花那麼多錢飛過來,卻不進去參觀太可惜,而且也不差那一點點。唉,如果在之前,我很可能是同樣想法的,不過現在有苦自己知。想想我們兩人門票的價錢,足夠今天兩餐溫飽了。

當然有些最重要的地方,我們還是會付錢進去參觀的。於是,每到一個地方,我們都要先衡量一下,是否值得進去。而且隨著我們的里數和見聞的增長,有時看不看所謂的景點,真的變得不太重要了。有時會想,反正什麼教堂、清真寺、宮殿等都是大同小異的…

不過在途上,開始發現而更重要的是你會碰到怎樣的人。"It's not what you've seen, it's who you've met."這個道理,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開始慢慢在腦中浮現出來。

又或者,這就說明了,我們是一個真正的Traveler(旅行者)而不是單純的tourist(觀光客)。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另一個國度,另一種角度

(注意:由於翻牆失敗,目前的blog只能維持有限度更新。參觀景點的日誌及照片將留待回到網絡開放的國家-也許是回到香港-才補回update。)

由踏入伊朗國土的一刻開始,我便知道,我們久違了「Advanture」的感覺要回來了。

在伊朗,每個女性都要包著頭巾和穿上長袖衣服。而當地大部份女士都是披上黑紗的。也許Kathy那條在土耳其購買,顏色鮮豔的頭巾實在太搶眼,我們在街上就如珍禽異獸一樣被每個人盯著。大部份人「發現」我們之後會馬上跟旁邊的親友細聲講大聲笑著;而有些會打個招呼,或是走上來說一句"Welcome to Iran"或者"Welcome to my city"。

這裡的人大部份有一點英語的能力。而一些英語能力強一點,或是「八卦」一點的人會前來問我們各種問題。其中一位老伯,當我們還在背著背包找住宿時,他走過來跟我們搭訕,還想請我們去喝杯茶。老實說,我們活在香港,對這種突如而來在街上的邀請一般都會覺得是陷阱或者不懷好意。加上帶著背包太重太不方便,本能驅使下我便婉拒了,說我們要先找落腳的地方。同時我還在想,他會不會像某些中南美洲國家的人一樣,幫人找酒店然後向酒店收回佣呢?於是我竟然跟他說我們是窮學生,沒有一點多餘錢。不過他仍帶我們東奔西跑的找酒店。找了幾家,但都客滿了。他仍不斷幫我們問了街上的幾家店鋪,最後找到一家的確是很便宜(但也很簡陋)的旅館。而事後才知道他根本不是當地人!而且就在我們確認了入住之後,他便走了,完全沒有回頭,我連道謝的機會也沒有。

還記得這位叫阿里的老伯在路上跟我說他是做黃金買賣的,不過他說他的工作一點意義都沒有。「蕃茄、蘋果都能給人吃,而黃金到底有什麼用?一點都沒有。」

直至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什麼當時要跟他說謊告訴他我是學生。這個我們在伊朗首位遇到的「阿里爸爸」好像教曉了我,在這裡,要嘗試用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國度。至少,我應該嘗試一下扭轉那種過份的自我保護,學會相信一下這裡的人。

這兩天在四處遊覽時,路上不斷有人跟我們聊天,有些會要求拍照,有些會突然拍拍我們的肩膀,然後請我們吃幾粒糖果或零食,甚至有人送上兩隻香蕉。之前在土耳其也不乏對我們充滿好奇的人,但伊朗不同的地方是他們會很主動,也很坦誠。不會單是hi-bye的表面招呼,聊天時的話題可以廣闊得令人意想不到。

例如我們在大不里士的藍色清真寺前,有兩個80後青年走來用流利的英語打招呼,問了那些基本的「查家宅」式問題之後,突然他問我,在香港,人和社會的關係是怎樣?我有什麼理想和目標?突然我也說不出來。後來他說,他希望打破自己國家那些愚蠢的傳統思想和改變這個社會。他討厭這裡每人都被迫叫做穆斯林,他認為伊朗社會存在著不合符法理原則的法律,他不願意看到自己國家的人才不被重視而陸續離開伊朗國土流亡海外,他甚至在藍色清真寺前,說有些人即使得了癌症也只會終日只懂求神拜佛,而不正式求醫。然後患病的人逝世了,家人仍是只懂問天怨命。他稱那些信徒是超級蠢材。說罷,才知道原來他是個醫生。

不過,他這番話,馬上引起旁邊的一班信徒嬸嬸們的不滿。(對,那班大嬸們都懂英語的)然後兩邊竟然開始了罵戰。嬸嬸叫他不要污染我們兩個「思想純潔」的旅客,而80後青年堅持他只是在說事實。

作為遊客,我並不想捲入宗教的熱烈辯論之中。於是我很努力地拉開了話題。

其實我心中對青年的話是非常認同的,他看似反叛,其實在我眼中,他才是最愛國的一類人,才是國家的新希望。「愛國」並不是終日掛在咀邊叫嚷的口號,不是人云亦云、盲從附和的。

即使在一個如此封閉的國度,也不是每個人的心都是同樣封閉的。我跟青年說了一句「要是你的國家多些人有你這樣的想法,這裡便有新希望了。」同時,我多希望我們的國家亦有多點這樣有思想的青年。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Day 335/336: Overland to Iran: 踏進伊朗

Day 335
在土耳其的Trabzon待了個周末,然後星期一早上,便馬上走到伊朗大使館申請伊朗簽證。

Trabzon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申請伊朗visa的地方。在這裡,差不多太多數國籍的人都不用邀請信,不用旅行社幫忙,便可以直接申請。和我們一起上午九時正便來到大使館的,有2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一個韓國人,一個波蘭和一個烏克蘭人。除了日本兩位男生要打10隻手指模外,其餘的人只需填好form,交低一張照片(女性的照片必需包頭巾),整個過程應該10分鐘內便搞定,然後職員便告訴我們到銀行入帳,然後下午五時再回去拿回護照。

不過,我完全不理解為什麼不同國籍的人,付的簽證費用都不同。韓國48歐元,日本60歐,中國和波蘭75歐,最貴是我們和烏克蘭,要90歐!不公平啊!

下午五時,大家都準時回到大使館並順利取得簽證。我們兩個和其中一個日本男孩決定即晚離開土耳其,於是便一同上路,進入伊朗。

Day 336
我們三人乘坐晚上七時半的巴士離開Trabzon,開往比較接近邊境的Dogubeyazit。我還以為大概在第二天天光之後才到達,不過在清晨03:45,睡到半夢半醒時,Kathy看著手機的GPS說我們快到了。再問旁邊同樣睡眼惺忪的乘客,他們也準備下車,那裡果然是Dogubeyazit。下車後,一行8人便轉到另一架開往幾十公里外Gurbulak邊境關卡的小巴,不過司機不願意開車,似乎他想等滿客才開。我心想:靠!那時凌晨4點,除了我們唯一一班巴士到達之外,你要等鬼上車啊?等了一大輪,最後各乘客付多一里拉拼給司機,終於開車了。

那個邊境是個狗不拉屎的荒蕪之地,不過在路旁排了幾公里長的貨櫃車龍。出境手續相當簡單直接,唯獨是我們三個遊客在入境時不能直接通關。職員叫我們坐一旁等,不知是否又要檢查我們有否進入過以色列的蓋章。(據說如果進入過以色列,是不准進入伊朗的,真是很「小學雞」的做法)等了好久,在中途,職員叫我們逐一再填寫個人資料和打十隻手指模,然後又再等等等等等…最後問到我們在伊朗要去的地方,然後終於放行了!

走出來,吸了一口冰涼的高山空氣,那時天已經光了。終於進入伊朗的領土!心情既有點興奮,又帶點緊張,很久沒有這種「我終於過關來到了」的感覺!出關第一件事,便是要找換錢的人。因為之前在土耳其無法換到伊朗幣,雖然明知關口的兌換永遠是shit rate,但也沒辦法。我把身上剩餘的70土耳其里拉換成1050000伊朗幣Rial,然後乘坐巴士到山下的小鎮。伊朗幣貶值得相當厲害,我手上過百萬塊根本算不上是什麼,因為一趟短途巴士已經要每人10000Rial。

和日本男孩在伊朗境內合照

我們和日本男孩打算去第一站Tabriz(大不里士),他要在那裡換車直去首都德克蘭,我們整夜沒覺好睡,太累了不能跟他直衝,決定短留Tabriz一天,順道參觀一下。

下巴士以後,最精彩的數字遊戲便開始了。甫下車,便被一群人包圍,不難估計到那是的士司機和行乞的小孩。我們問了價錢,聽起來好像不貴,而事實上我們以當時完全未睡醒的狀態,根本計算不了到底10,000Rial等同多少元美金。眾司機圍著瘋狂出價,有些說帶我們走短途到附近小鎮轉巴士,又有些說直接送我們往Tabriz。

我們拿著筆記本,努力地把每個人報的在腦海中價錢翻譯作自己語言,並嘗試計算它等同自己國家貨幣的值值。這一點,中文跟日文都很相似,大家都有個、十、百、千、萬、十萬…但英文的一萬叫Ten thousand,十萬叫Hundred thousand。而我們這些英文不靈光的人永遠會搞亂ten thousand以為是十萬之類。在幾乎放了背包進其中一架的士的時候,他又說要等客滿4人才開車,我們不願意等,又要連忙拿出來逃離他的車。在頭昏腦漲之際,不記得是誰直接拿出現金來數。其中一個不斷遊說我們直接去大不里士的司機在我的筆記本上寫了,車費每人是20,000,口中在說Twenty thousand,但又拿著兩張200,000Rial的鈔票在晃。我們完全不明所以,滿腦子「個十百千萬跟hundred thousand」飛來飛去,又以為他們在騙我們。終於我醒起原來伊朗人平常不用官方的Rial做單位,他們偏喜歡用toman。而1,000toman便等於10,000Rial,即是少一個零。但有時他們又豎起一隻手指說1 toman,而實際意思卻又等於1000toman,即是要付10,000的鈔票。

我真不明白是哪個絕世天才發明這種跟貨幣面額差一個零的讀法。這樣不是更混亂嗎?要不就把後面所有的零直接殺掉啊!
Maku的巴士站

伊朗的第一個早餐

最後我們三人決定坐到附近城鎮Maku再轉乘巴士往大不里士。四小時的巴士費出奇地便宜,甚至比我們早餐吃的一串烤雞串燒更便宜。

說回那個日本男孩,他剛畢業,但5個月前由南非開普敦出發一直北上到埃及開羅,再轉到土耳其,之後的路跟我們大致一樣,打算陸路走到中國。我跟他在上巴士之前各自說,剛才被的士司機包圍的討價還價遊戲令他回想到非洲,而我也想起在中美洲的情境。哈哈,大家都各自有同感,雖然又亂又煩,但那卻才是有趣的地方。

不過,兩分鐘之後我們被公廁的那個人騙了雙倍的「廁所費」,是之前和我們一同過境的土耳其乘客告訴我們才知道的。那個人堅持不找續,還粗魯地強行推走我們。事實上那個價錢只是兩元港幣而已,不過我最討厭那些以為我們是遊客便詐騙我們錢的奸人。既然拿不到錢,我唯有大聲說他是騙子,然後姆指向下以表不滿。

我和日本男孩覺得又無奈又好笑,他打趣說了句:「Welcome to Iran!」
但想不到進了大不里士之後,才是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的開始!下篇再寫。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Day 317: 土耳其自駕遊7:新生命的誕生

雖然昨晚爬山看氣體自燃現象爬到有點累,不過今早還是得在天未光前起床,因為要去尋找更重要的小東西。

摸黑開車到沙灘,因此走錯了路,今天竟然輪到我自己的車陷進軟沙之中走不出來!慘了,那時是清晨5時,四野無人,還好昨天幫過別的司機脫險,今次很快便懂得如何自救了。花了30分鐘升起車輪和放石頭,剛好嘗試駛離沙堆時有其他汽車路過,他們都一起來幫忙推車。終於成功駛離乾沙區。之前幫過了別人,今天便輪到別人幫我了。

還好到達沙灘的時間還早,我們還有時間尋找那些小東西。其實Cirali沙灘是一個重要的野生動物保護區,每年這個時份是大海龜loggerhead turtle(蠵龜)孵化的季節。由龜媽媽早前爬上岸下蛋開始,這裡由WWF負責保護這些瀕危的海龜,直至現在小龜的孵化期。由於小海龜只會在天光前爬出沙灘回到大海,要尋找牠們,所以我們必須在日出前來到。
摸黑在沙灘尋找小海龜的踪影

事前民宿的店主告訴我們,要看小海龜需要很大的運氣,海灘那麼大,但有小龜蛋的地方不算很多。而且也很難說牠們會在哪一天孵化。連他在這裡住那麼久,也只是看過一次。

我們很清楚,向來探訪野生動物都不像參觀動物園般能跟牠們約好時間見面,只能靠運氣。也更明白其實能看到小海龜的機會真的不高,不過既然來了便儘管嘗試一下,如果找不到,在漂亮的海灘至少也能看到日出。

這些便是海龜媽媽早前下過蛋的地方,由WWF負責保育,同時也受到當地法律保護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Day 316: 土耳其自駕遊6:Antalya舊城/Aspendo劇場遺跡/Chimera"奇美拉"噴火山

話說昨天的賓館出錯,令我不得不臨時更改行程。在離開Antalya前,我們先開車到舊城區看一看。早上十時來到,周圍冷冷清清的,裡面的店鋪才剛剛開門。
 

對這種舊城其實興趣不大,反正我們都不是太喜歡shopping的人。很隨便的走到山上的崖邊看看風景,原來舊城最吸引的景致在這裡。下面的小海灘和清澈的海水,遠方的山崖和剛好駛進這和諧畫面的帆船,居然謀殺了不少菲林(記憶體)。

Day 315: 土耳其自駕遊5:小死海(Oludeniz)及費特希耶(Fethiye)漁市場

之前在愛琴海海灘,空有浪漫的名字,卻沒有看到我想像中的水清沙幼,也許是地點不對吧。不過我們從棉花堡南下,來到地中海邊便是另一個不同的世界。在落腳地Fethiye附近有個出名的渡假勝地叫Oludeniz,意思就是「死海」。當然跟約旦的那個死海不同,這裡的海水也沒有特咸或是特別的浮力,只是其天氣形成的C字形峽灣令它不會受到地中海的浪濤衝擊,終年都是那麼平靜。

Oludeniz的內海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Day 314: 土耳其自駕遊4:棉花堡(Pamukkale)

土耳其的棉花堡相信已經不需要我多加介紹,大家一定有聽過這個地方,看過一兩張關於它的照片。這裡也是我們幾個人一直想來看看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為免又再跟大量遊客擠在一起,我們從人比較少的北門進入景區,沿路有好多古蹟可以看,但是看了兩天古蹟,而且明知期待已久的白色世界就在前面,大家似乎都沒太大興趣去駐足觀賞。

走了兩公里路,一片白色的世界終於呈現在我們面前,真的好美。那些灌了礦物泉水的水池在陽光折射下透出冰藍色。

棉花堡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Day 313: 土耳其自駕遊3:以弗所(Ephesus)及愛琴海

以弗所(Ephesus)是古希臘人所建立的一個大城市,也是土耳其眾多古蹟之中保存最好的其中一個。加上它是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中心(新約的《以弗所書》就是保羅在這裡所寫);因此輕易成為遊客必到的景點;這一點在我們還未購票,剛進停車場的時候便發現了。旅遊巴車隊和長長的排隊人龍,比起昨天我們輕鬆在帕加馬參觀,完全是兩個世界。

走進古城之中,先看到的是巨大的劇場,這時剛好有人在劇場中心表演彈結他唱歌,我們也坐著欣賞了一下,忽然好像回到古代去了。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旅途上的瑣碎事(2)

瑣碎事第一集見這裡

21)巴拿馬-哥倫比亞sailing trip,其中一晚所有船員跟乘客都去了小島上的酒吧狂歡,只有近70歲的船長跟他23歲的小老婆坐小艇回到船上。為什麼?心照。

22)續上,然後船長第二天帶5個乘客去浮潛,但因暗流太大不能遊回去,船長是唯一一個穿了蛙鞋的人,他說他游回去再找橡皮艇來接其餘5人。但5分鐘後船長仍在海中心,另一個大隻型男便自告奮勇游回去找人開船。他回去後找他老婆說船長被困暗流中,著她開橡皮艇救人,不過她說沒有船長批准誰也不能開小艇。後來船長終於脫險,一上來便破口大罵為什麼遲遲不開艇,型男說,「我已告訴了她,是你老婆不救你。」

23)在墨西哥Oaxaca的街市,我們第一次見到有人賣油炸蚱蜢,嘗試拍照但那個阿嬸拚命用自己身體遮著不給我拍。算,不難為她。然後吃午餐時鄰座的大哥請我們吃。可是,我又不敢吃那嘔心的蝗蟲啊!

24)在危地馬拉的安提瓜,發現跟聖誕老人一樣樣的老伯上十字架山散步。他一定是由芬蘭來渡假的。

25)有人偷摸麥誓倫企鵝,然後看到企鵝做出了一個震怒的表情!   ノ(`⊿´)"ノ

26)還有人x2偷摸海豹!(好滑…嘻嘻)

27)在危地馬拉城前往薩爾瓦多的巴士站內遇到一個獨自旅行的俄羅斯大叔,他只有一個小小的day pack作背包,身上發散一種奇特的味道(臭);既不擅長英語又不懂西班牙文的他竟然在墨西哥開始旅遊,以薩爾瓦多為終點,完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我開始懷疑他是怎麼來到那裡的。還有他買了4個蘋果作晚餐,我們見他好像很慘的,於是送了一個小蛋糕給他,他又用了一個蘋果回禮。到過完海關的時候他很緊張為什麼passport上沒有印章,怕不能回國。我解釋了好久因為CA-4 visa一國入境四國通用,不過他都不明白,還嘗試阻止巴士司機開車。最後我只有不斷說It's OK, no worry. It's OK to go back Russia. No stamp is OK. No stamp is normal,他才定下來。

28)在智利Frutillar的一家平民餐廳,老闆問到我們中英跟香港的關係,他又問起毛澤東的事,然後談到台灣問題,最後他竟然問到六四事件,我告訴他事件如何收場,他也不敢相信有國家會派自己的軍隊去屠殺自己的平民。

29)我在南極船上把香港教協制作「六四事件是怎樣一回事」的短片給了來自北京,帶團的小老師看,她平時瘋瘋癲癲傻更更的,看完之後也沉默了,感慨萬千。

30)里脊牛扒的西班牙文是叫lomo,在阿根廷有不少lomo sandwich出售,然後我們笑稱那是「老母三文治」;之後看到餐牌上寫了mini lomo,請自行翻譯。

31)在自駕遊Peninsula Valdes的回程途上,我載了一名截順風車的阿伯,只聽懂他說是在information center裡工作,然後完全溝通不了。不過,我還是順利把他帶回城裡。另外,我懷疑他天天都是截順風車上落班的。

32)本來打算每去一個國家便買一個布徽章作唯一的記念品,不過在貝里斯買完第二個之後,便發現第一個的墨西哥章不見了。

33)在巴拿馬的Portobalo,在小山觀景後,和一家四口一起坐在山腳小休,他們爸爸叫十多歲的兒子用英文翻譯。他爸爸原來是行船的,去過中國多個地方,寧波,重慶,上海等,還說很喜歡中國的炒飯和廣東菜。而他兒子是讀英文系的,所以英文很流利。

34)在阿根廷El Calafate的Hostel外,發現一部用舊福士van改造的「Yellow Submarine」黃色潛艇號環遊世界;它應該是來自秘魯,上面貼了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照片,車很破舊,不過這樣更有味道。


 

35)在薩爾瓦多Santa Ana的市政廳前,他們擺放了不少坐地的金屬廣告板,每塊有半個人高,很重的那種。其中一塊因為突然刮起大風倒下,我一掌把它撐住,然後在門口的人很緊張地感謝我,後面還有人拍手,懷疑他以為我使出那一掌是中國功夫。

36)在玻利維亞Sucre,晚飯時鄰桌的一檯在慶祝生日,唱完生日歌後我們也拍掌祝賀,然後一個很有份量的大姐姐走過來拉著我們,然後示意伙計拿兩支大啤來請我們飲,賑單由她來付。熱情之餘也很豪邁。

37)在烏尤尼鹽湖的鹽酒店裡,晚飯時鄰桌的人走過來問有沒有鹽。我們指一指牆壁和地面說:到處都是啊!

38)打算把家人的手信在拉巴斯寄回家,於是在郵局裡面的小店買了個紙箱,怎料原來郵局只限使用他們自己的箱。我們完全覺得受騙了,那個老闆明知我們要寄東西都不告訴我們,照樣出售箱子。最後我們拿著沒用的箱子向她退回,結果以2張postcard來交換。我們拿了傳說中的「狂草泥馬」明信片來記念這事。

39)某次在路邊攤喝鮮橙汁的時候,後面有警車載著一個小朋友來,看來是攤檔老闆娘的兒子;原來小朋友的手掌割傷了,傷口很大很深,我拿了一塊藥水膠布給他,不過還是示意他馬上去醫院縫針。

40)在南美洲的最後幾天,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找到一家廣東餐館,老闆娘是來自廣洲的劉太,她待我們很好,知道我們背包窮遊便堅持只收特價,還請我們喝汽水。加上那家鄉的口味,結果一共在那裡吃了三、四餐。在離開前的一晚我們說去吃點別的南美特色東西,沒有找劉太,結果在最後一夜得了腸胃炎。然後在前去機場前,我們還是去了找劉太告別,順道吃點東西。腸胃炎令我連米粉都吃不下,越吃肚子越難受,只喝了兩口湯。那刻我的臉是青色的,幾乎連走也走不動,結果在那裡休息了近兩個小時,還是要出發去機場。最終一出餐廳門口便把之前的幾口湯全吐出來,真是不好意思…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Day 325: 世界不是你的家 (II)

和家人在土耳其重聚共遊了十多天,終於又要回到只有我們兩個的世界。遊記稍後補上,我們先寫寫即將要面對的難題。

一直都認為香港的特區護照加上英籍的BNO護照都算是個頗為厲害的組合,我們直到目前走過了33個國家,除了事前在港申請的美國簽證(途經美國轉機時用),出門以來,只在中美洲辦過一次簽證。雖然那次轉轉折折頻撲了幾天,但最後仍然順利拿到中美四國的CA4簽證

不過,接下來的部份便是最頭痛的,因為我們如果堅持要靠陸路回家,便得進入「絲綢之路」的中亞地區。目前計劃的路程包括伊朗、土庫曼、烏茲別克、哈撒克和吉爾吉斯,最後入境中國。可是,無論你的國籍是哪裡都好,要進入這些中亞國家,便得申請簽證。

簽證的申請方法也極盡複雜,比如說要找當地的旅行社為你提供一份「邀請信」(LOI),並註明你何日入境與出境,一旦定了便不能更改。當中有一些還要你先出示下一個國家的入境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