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Facebook fanpage

Pls follow us by "like" our facebook page at www.facebook.com/theunexpectedtheordinary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離家大半載:Thoughts on the road.

離開了家門九個月,我想,我們已經習慣成為一個過客。

做一個過客的好處是自由自在,喜歡的話就多留一點時間,不喜歡的話,也沒有人會把你留底。

同時,也即是說,根本沒有旁人關心你的去留。

這陣子發現對歐洲有點失望,掛上咀邊的理由是重複的景觀和冷漠的東歐人,然而內心其實是覺得這裡一切皆垂手可得,沒有了繼續冒險的推動力。於是便把自己之前訂下的行程全部推翻,重新找尋新出路。當中有件事我一直讓我耿耿於懷,原是我之前承諾了父母,找個漂亮的地方,請他們來歐洲短暫的加入我們,但現在我連自己下星期在哪裡都搞不清楚,蜻蜓點水般的走法實在不適合帶著兩老跟我們一起舟車勞頓。

那刻我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孝。

還有,那次我致電回家,半帶說笑地告訴媽媽我們覺得香港越來越不適合居住,快點找個地方移民。我的原意大約是說我們看過不同的地方,眼界開了,從新回看自己的家便會有新的領悟;怎料她非常認真地回覆我們,說自己已經「一把年紀」不能重新適應轉變,同時認為我們只是看到別人表面的好,也著我們要收拾心情準備好回去之後承受的失落。

作為一個過客,也許我們看到的確是比較片面,但以第三者的旁觀角度去看,有些事很容易就會看明白。每個地方都有它們自己的問題,每種生活方式都有它艱難的地方,但至少那裡的人生活得如何,和更重要的,活得快不快樂,我相信在我們的眼裡,要看出來,其實不難。

不過話說回來,我的確覺得香港的問題越來越大。

政治上的矛盾已經不用多講,本土文化和自由被不斷蠶蝕,,物價上漲的速度有如穿梭機,嚴重失衡的overtime與overload竟然變成一種「辦公室文化」,人人只追求物質與金錢。而最恐怖的,是我覺得香港人的價格觀已經完全扭曲了。

今天在facebook上有朋友把報章上另一對香港夫婦辭職去環球旅行的小故事send給我看,教我詫異的不是文章本身和他們的旅行,而是下面其他讀者的留言。竟然有一部份人的著眼點是「三十萬旅費」,「未結婚已儲好首期」,「半年供樓費」而不是討論行程本身的苦與樂和各自追夢的決心。看完我簡直開始覺得心寒。當然,也要歸咎文章本身就以引導方式,刻意強調一些字眼,「80後」、「劈炮」、「先結婚後買樓」,連寫的那位記者都是金錢掛帥在先,不怪得人。

三十萬,在香港的馬路上隨便找指著一架平治寶馬都不只這個數目。我老婆說得對,其實在香港賺到錢的人也不少,只是那些人肯不肯/敢不敢放下高薪厚職去像流浪?即使收入普普通通的人,平時肯不肯過些平淡點的生活去儲錢?不一定說要去環球旅遊,每人有自己不同的夢想,但又多少個肯為實現夢想而去唱少幾次k,吃少幾次自助餐,飲少幾杯starbuck,看少幾場戲、買少幾件衣服、搭少幾次的士?

看完報導和留言,我跟老婆兩個聳聳肩笑了笑,慶幸自己沒有被報章報導,可以不用承受這些無聊讀者不必負責任的茶餘飯後討論而帶來的壓力,繼續兩個瀟灑上路,繼續做我們的過客。

3 則留言:

  1. 對呀,就是在於肯與不肯。
    香港人越來越物質,把所有事物都數字化量化。

    回覆刪除
  2. 我兩年後退休都想周圍去,謝謝你的分享,精彩

    回覆刪除
  3. 十分贊同你們的見解.
    我與太太2人經常用年假去自助旅遊,一去十幾二十天,去一些少人去而景美的地方.
    經常有人帶著疑惑問我們,我的答案是:讓我與太太有個成世的共同話題.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