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Facebook fanpage

Pls follow us by "like" our facebook page at www.facebook.com/theunexpectedtheordinary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Day 281-283: 由烏克蘭到羅馬尼亞

Day 281, 282: 烏克蘭-Chernivtsi

再次乘上過夜列車前往南部,不過今次只買到三等艙,沒有房門,不幸地床位就在通往廁所的門旁邊,結果整晚夜被人來人往弄至沒覺好睡,還有好幾次被人開門時撞到腳,令我在睡夢中驚醒…

不過來到烏克蘭南部的城市Chernivtsi(切爾諾夫策),雖然說不上有很多景點,但這裡是個可以擺脫被眾多遊客重重包圍,而又不至枯燥乏味的可愛地方。
罕見的粉色系教堂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Day 277-279: Kiev(基輔)

連日來因為要遷就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tour,結果不斷趕路來回波蘭、拉脫維亞跟立陶宛。接連的overnight bus令我們兩個的身體都非常疲累。而且越向東走,巴士的質素越差,我們每晚的睡眠質素也更差。

幸好在歐洲有一種東西叫通宵火車。原來,我們在之前的旅程之中一直沒有坐過overnight train。有人說在東歐,必須至少試一次夜行列車的體驗才算得完整,這趟由Lviv前往烏克蘭首都Kiev(基輔)的旅程正好是一嘗列車的好時機。

雖然比巴士票貴,但因為車廂是軟臥,第二天一早醒來真的比在通宵巴士精神得多,至少我的腳可以伸直,頭和頸也不用兩邊「釣魚」。

在中央火車站前往市中心最簡單便是坐地鐵。基輔的地鐵跟其他國家的不相伯仲,有點殘舊,嘈吵,沒有空調只能開窗,不過班次倒是很密。比較特別是地鐵站的月台都挖得很深,我用手錶數過,在市中心的獨立廣場站由地面乘高速扶手電梯到月台,需時2分30秒!
超深的地鐵月台

在旅館安頓好後便到市街上逛逛。基輔的市中心到處都是歷史建築,每楝大廈的外牆幾乎都有精美的浮雕。還有似乎他們都很喜歡金色,在市內的雕像,教堂頂部,大部份都塗上了金漆。

噢,而且在這裡有很多很多不同風格的東正教教堂。跟天主教教堂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們內面的豪華裝飾,全部金碧輝煌,多數教堂內都畫滿了壁畫
基輔市中心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Day 278: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Chernobyl Nuclear Plant)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現在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或譯「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洩漏出大量超高放射性的核燃料,造成了人類史上最大的生態災難,也是史上第一次發出最高警戒級別的七級核災難事件。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跟我一樣,來烏克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多點了解關於這場災難的歷史。要參觀現在已停用的核電廠,必須透過當地團才能前往,而且還要提早至少兩星期預訂,因為旅行社需要把參觀者的資料預先呈交到當地的管制區,追蹤著每個即將進入進出的人,並確保他們不是恐怖份子。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Day 275, 276: 烏克蘭-Lviv

沒想過來到東歐之後竟然才坐得最多過夜巴士,從地圖上明明不是很遠的路程,怎麼會每次都要8到10個小時?

因為某些原因,我們沒有從波蘭直接到目的地鄰國烏克蘭,反而先北上到拉脫維亞,立陶宛,又因為沒有白俄羅斯簽證所以要倒回頭到波蘭再進入這個前蘇聯分裂出來的國家;之前多得申根公約的簽訂,令我們在公約國的國家內過境都暢通無阻,每朝在車上睜開眼便到了新的國土。但這晚半夜在車上被叫醒,原來進入烏克蘭還是要檢查護照。跟中南美不相伯仲,我們兩本的護照又成為了拖慢整車人過關的絆腳石。結果整整三小時才完成出境波蘭與入境烏克蘭的手續,整晚都沒覺好睡。

(事實上,連日的夜車根本都沒法讓我們好好睡一覺,最近身體越來越疲勞,背包明明沒有加磅,偏偏感覺越來越重)

烏克蘭西部的Lviv是我們的第一站。單從路上的景觀就很容易發現它跟之前的國家不同。充斥著不斷噴出電油味廢物的前蘇聯汽車,電車和巴士都頗為殘舊,整個城市的建築也是歷史的一部份,很清晰的告訴了你:這裡是個前共產黨統治的國家。

 
四處都見到前蘇聯的老車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離家大半載:Thoughts on the road.

離開了家門九個月,我想,我們已經習慣成為一個過客。

做一個過客的好處是自由自在,喜歡的話就多留一點時間,不喜歡的話,也沒有人會把你留底。

同時,也即是說,根本沒有旁人關心你的去留。

這陣子發現對歐洲有點失望,掛上咀邊的理由是重複的景觀和冷漠的東歐人,然而內心其實是覺得這裡一切皆垂手可得,沒有了繼續冒險的推動力。於是便把自己之前訂下的行程全部推翻,重新找尋新出路。當中有件事我一直讓我耿耿於懷,原是我之前承諾了父母,找個漂亮的地方,請他們來歐洲短暫的加入我們,但現在我連自己下星期在哪裡都搞不清楚,蜻蜓點水般的走法實在不適合帶著兩老跟我們一起舟車勞頓。

那刻我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孝。

還有,那次我致電回家,半帶說笑地告訴媽媽我們覺得香港越來越不適合居住,快點找個地方移民。我的原意大約是說我們看過不同的地方,眼界開了,從新回看自己的家便會有新的領悟;怎料她非常認真地回覆我們,說自己已經「一把年紀」不能重新適應轉變,同時認為我們只是看到別人表面的好,也著我們要收拾心情準備好回去之後承受的失落。

作為一個過客,也許我們看到的確是比較片面,但以第三者的旁觀角度去看,有些事很容易就會看明白。每個地方都有它們自己的問題,每種生活方式都有它艱難的地方,但至少那裡的人生活得如何,和更重要的,活得快不快樂,我相信在我們的眼裡,要看出來,其實不難。

不過話說回來,我的確覺得香港的問題越來越大。

政治上的矛盾已經不用多講,本土文化和自由被不斷蠶蝕,,物價上漲的速度有如穿梭機,嚴重失衡的overtime與overload竟然變成一種「辦公室文化」,人人只追求物質與金錢。而最恐怖的,是我覺得香港人的價格觀已經完全扭曲了。

今天在facebook上有朋友把報章上另一對香港夫婦辭職去環球旅行的小故事send給我看,教我詫異的不是文章本身和他們的旅行,而是下面其他讀者的留言。竟然有一部份人的著眼點是「三十萬旅費」,「未結婚已儲好首期」,「半年供樓費」而不是討論行程本身的苦與樂和各自追夢的決心。看完我簡直開始覺得心寒。當然,也要歸咎文章本身就以引導方式,刻意強調一些字眼,「80後」、「劈炮」、「先結婚後買樓」,連寫的那位記者都是金錢掛帥在先,不怪得人。

三十萬,在香港的馬路上隨便找指著一架平治寶馬都不只這個數目。我老婆說得對,其實在香港賺到錢的人也不少,只是那些人肯不肯/敢不敢放下高薪厚職去像流浪?即使收入普普通通的人,平時肯不肯過些平淡點的生活去儲錢?不一定說要去環球旅遊,每人有自己不同的夢想,但又多少個肯為實現夢想而去唱少幾次k,吃少幾次自助餐,飲少幾杯starbuck,看少幾場戲、買少幾件衣服、搭少幾次的士?

看完報導和留言,我跟老婆兩個聳聳肩笑了笑,慶幸自己沒有被報章報導,可以不用承受這些無聊讀者不必負責任的茶餘飯後討論而帶來的壓力,繼續兩個瀟灑上路,繼續做我們的過客。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Day 272, 273: 立陶宛-Vilnius(維爾紐斯)

之前說過波羅的海三國中,拉脫維亞的Riga就像是三文治中間的肉餡,那立陶宛首都Vilnius(維爾紐斯)豈不是白麵包?
(愛沙尼亞的塔林偏離行程計劃太遠,不打算去了)

來這裡之前,對立陶宛的認識,除了男子籃球隊很強之外,真的不太清楚。不過很奇怪地,老婆多年前發了一個夢,她就在夢中我居然開著自己的車由香港到立陶宛來,我想,那個畫面大概是這樣的…

如果要說到景觀的話Riga的確更勝一籌,但站在Vilnius舊城的街上沒有那種濃厚的商業味道和滿滿的遊客餐廳,比較令人放鬆。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大多數是教堂。Again,太多啦,我也不會記得名字的。直接貼些圖片好了。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Day 270, 271: 拉脫維亞-Riga(里加)

波羅的海(Baltic Sea)三國之中,夾在中間的拉脫維亞,Lonely Planet把它形容為「三文治中間的的肉餡」。

素聞首都Riga(里加)非常漂亮不容錯過,今天終於來到這個城市。還未正式走進舊城的中心,就被周圍的建築吸引著。童話般的小屋,石板路,盛開的鮮花令它贏得"Paris of the North"的稱呼。
Postcard級的精美建築Blackheads' house

Day 268: 華沙(Warsaw)

歷史上,波蘭是個悲情的國家,先後多次被亡國。在地理上它就正正夾住在兩個軍事強國(德國和俄國),而原本它也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後來在二戰時被德國攻陷,屠殺了大部份猶太人,然後因為波蘭人起義失敗,希特拉甚至因為報復而一舉將首都華沙夷為平地,並下令要它在世界版圖上消失。

今天的華沙已經完全重建過來,市中心一片繁華,去年還在這裡舉辦歐洲國家杯足球賽。不過走在華沙街頭,仍可看到他們不能磨滅的歷史痕跡。

繁華的華沙市中心
中間最高那座是當年俄國的總統史太林送給波蘭的禮物

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Day 267: 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Birkenau concentration camp)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瘋狂、最黑暗的一幕,肯定是納粹德國的種族清洗大屠殺。當時希特拉把他眼中認為是低等民族的猶太人瘋狂屠殺,當時超過600萬猶太人死亡。他更把猶太人由佔領了的歐洲各處送到設在波蘭克利科夫附近的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Birkenau concentration camp),在這裡有系統地進行大屠殺,估計單是在集中營中死亡的猶太人超過110萬人。

最初他設下了各種不平等的種類隔離政策,把猶太人的人權剝奪,然後趕他們到猶太區內生活,最後騙他們到集中營裡。當時猶太人還以為納粹德國只是把他們搬遷,所以前往集中營時仍帶著各種家當和日用品,甚至有人是付錢買火車票到集中營,不過大部份人最後都有入無出。

 
集中營與電網

 

除了猶太人,集中營還囚禁了波蘭的政治犯,知識分子,德國的罪犯,不過他們可以在營外做苦工,然後每晚回到營裡,所以在營的入口處還寫著「勞動帶來自由」。

門上掛上德語:Arbeit macht frei標誌,意即「勞動帶來自由」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Day 266: Kraków(克拉科夫)

本身安排了波蘭在較後的行程,打算先走巴爾幹半島後再北上時才到訪波蘭。但為免對歐洲的失落感繼續蠶蝕心情,有朋友建議我們先到波蘭走到土耳其,再決定之後的路要怎樣。

也好,反正在斯洛伐克向北走幾小時,便馬上到達波蘭的重點旅遊區,前首都Kraków(克拉科夫)。

或許剛開始暑假,克拉科夫的舊城廣場同樣是佈滿遊客,觀光馬車和不斷招客的city tour,但在這裡的感覺明顯跟之前在捷克不同。我說不出究竟差別在哪裡,也許是略有不同的建築風格,或者是更加漂亮的美女吧!只能說,我在這裡不再感到失落,反而是期待著到處參觀。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Day 263: High Tatras與壞的纜車

人家說斯洛伐克最精彩的不是首都,而是在與波蘭接壤的High Tatras山脈。手上的Lonely Planet也把這裡形容為東歐25 top experience中的第5位。我想,來到這裡遠離一下城市往郊外走,也許可以轉變一下失落的心情和氣氛。

我們向民宿的老闆請教了他最喜歡的健行路線,他建議我們在中途切入路徑「Tatranska Magistrala」。很輕易地乘小火車來到High Tatras的山腳Stary Smokovec。這天是星期六,加上前一天是公眾假期,有很多人一家大小的前來。在山徑的入口我們看很多父母帶著4、5歲的小孩來,便想像得到這條路線應該難度不大。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Day 262: 去路、歸途?

在歐洲不足兩星期,我幾乎每天都在想,到底是什麼出了錯。

即使之前在Bratislava找到一點小清新,但是心底的失落感仍然不散。

今天晚飯時,我們再次把問題拿出來討論;半杯啤酒到肚之後,好像有點眉目。

東西永遠最怕拿來比較。在中南美洲我們實在過得太精彩,看的住的吃的坐的,都是一個全新體驗,每天都可以期待有些新驚喜。但在歐洲,一切垂手可得,完全缺乏adventure的感覺,沒有苦盡甘來的滿足感,也沒有明確想去參觀的目標,失去上路的推動力,對歐洲歷史沒有認識(亦不感興趣),景色重複,對大同小異的城市感到沉悶,過多遊客,冷漠與無禮貌的人,還有,貴。

這些東西,都是我們飛過來之前,始料不及的。

我再喝了幾口啤酒,問Kathy:「既然我們對這裡感到失落,我們還要繼續按原定路線進行嗎?還是應該轉到別處,甚至是飛回香港?

「到底是我們是不甘心,還是只是不願意回去?

「既然不喜歡,又要繼續在這裡『磨』,我們只是在這裡白白把旅費磨掉。」

我天生是「硬頸」王(固執),絕不喜歡放棄,尤其是自己訂下來的遊戲規則。但這一刻,我突然想到,即使現在便飛回香港,也不代表放棄。回家,不代表一定是旅途的終點。反而把旅費省下來不花在不喜歡的地方,然後休息一下,消化一下,重新定向一下,可能會是更好的事。

我們在之前的旅程之中,萬一去到一個感覺不好的地方,也不是同樣地跳上下一班車,然後頭也不回地離去嗎?

雖然我手上的行程還沒有安排好,但我估計之後路上看到的,應該都不會差得多遠。唯一真正不太了解的,是那幾個在90年代中被戰火摧殘過的國家(如波斯尼亞,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反而因為不了解而更覺吸引,還有80年代發生慘劇,烏克蘭的切爾諾貝爾。

問題來了,到底我們要何去何從?
繼續去路,還是踏上歸途?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Day 260: 鬆一口氣的Bratislava

「斯洛伐克」…

對於這個國家接近零認識,連它的首都原來叫做Bratislava(布拉提斯拉瓦)也只是早幾天計劃行程時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它是在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之中,由Czechoslovakia(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來,一個變成今天的捷克,另一個便是斯洛伐克。(都是因為之前喜歡捷克,看過一點歷史才知道它的由來)

連日的失落心情歸根究柢的結論是:無驚喜,過份商業化,過多遊客。今天我們在一個完全不認識的冷門首都,出發前我們站在廣場中央,我閉著眼睛一秒,對Kathy說:「現在我們吸一口氣,重新收拾心情再去看新的世界。」

「呼~~」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Day 257,258: 第二次Honeymoon

在歐洲的2個著名城市待上了6天,坦白地說,失落,失望。我不知道是我過敏還是怎樣,總覺得這裡的人對亞洲面孔都很沒禮貌。進到店內永遠被黑著臉被監視著,好像我額頭上刻著「我是小偷」或者「我是來搞破壞的」一樣。

作為一個香港人,我其實完全理解這種情緒;如果見識過那些失格的遊客,而且每次都是某種膚色,某個國籍的,也許換著我是當地人都會有一種同樣的預設。但我自問有禮貌,守規矩,為什麼要同樣這樣對待我?我不是來這裡看你臉色受你氣的。

不知道是不是這些大城市都被過多的遊客衝擊成這個樣子,柏林如是,布拉格如是。既然連我們結婚的地方都已被「污染」,那我們就回到我們首個渡蜜月的小鎮Cesky Krumlov再看一下,希望找到一點回憶中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