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Facebook fanpage

Pls follow us by "like" our facebook page at www.facebook.com/theunexpectedtheordinary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Day 73: 兩種最細小的明星們

昨晚參加了在Santa Elena出發的Night tour,雖然看到不少動物,但竟然沒有找到那些樹蛙。為了一償看看這些Costa Rica的「小小」大明星的願望,唯有在Santa Elena鎮內的Frog Pond裡面找牠。

我最初以為這個付費入場的地方是個露天的池塘,裡面有很多蛙類似的東西居住,原來那是類似動物園內的爬虫館的東西,飼養了不同品種的蛙給遊客參觀。我其實對野生的動物比較感興趣,對這個Frog Pond裡全是人工養殖的做法有點失望,不過既然來到了就順便參觀一下吧,反正他說晚上可以憑票再來參觀,聽來好像比較「抵」…

導遊在一些類似大魚缸的飼養箱前慢慢講解不同蛙的特性,不過在早上的時候這班小青蛙似乎不多活動,全躲在暗角不動,要不是有人告訴你牠們躲在哪裡,你要找牠出來絕不容易。

超細小的毒箭蛙
喜歡躲在葉裡面,好辛苦才找到牠

Hummingbird Gallery (from Monteverde)

Frogs Gallery (from Santa Elena)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Day 71: 偉大的海龜媽媽

上次在尼加拉瓜無緣看到海龜上岸下蛋的情景,今天在哥斯達尼加終於一償所願。在太平洋沿岸的Playa Tamarindo,附近便是海龜上岸產卵的Parque Nacional Marino Las Baulas。海龜只會在晚上潮水上漲到高位時才上岸,意味著我們必須在太陽下山後才出發探訪牠們。

導遊帶我們摸黑爬過一座小山丘後,到了較少人到訪的Playa Nombre de Jesus沙灘,那裡是海龜媽媽上岸的熱門地點。因為海龜很怕人騷擾,所以我們到達沙灘後便不能用電筒照明,也不能隨便走近海邊,以免嚇怕將要上岸的海龜,而且絕對不能用閃光燈拍照。比較好的是今天是月圓之夜,月光之下用肉眼看仍看得到一點點,不過相機就只能用手動對焦+極限的iso25600拍攝了。


我們首先發現沙灘上一條有如坦克車履帶走過的痕跡,那就是海龜爬上岸的路。導遊說牠上岸也不一定立即生蛋,如果牠對那個地方不滿意,牠便會爬回海中。幸運地我們看到的第一隻海龜便剛剛在沙灘深處生蛋。

因為不能在牠生蛋時騷擾龜媽媽,我們只能坐在牠4-5米以外等牠生完之後才看。我們只聽到一點撥沙的聲音和偶然看到有些被牠踢起的泥沙。這是牠任務完結後,在巢穴內開始爬回海裡的一剎。

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Day 70: Rincon de la Vieja National Park

聖誕節的活動又是去國家公園。Rincon de la Vieja National Park, 跟之前去過的國家公園有些不同的是,除了主火山外,還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幾個瀑布和地熱湖和泥漿湖。

由於火山的氣體濃度太高,所以暫時封閉不能登頂。Ummm....反正我們也不打算打這個超長路線(來回16公里),於是便選擇在早上走4公里的溫泉湖環狀線,下午再去另一邊來回10公里的瀑布線。

密林中的瀑布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Day 69: Arriving Costa Rica

今天是平安夜,先祝各位聖誕快樂。

是時候再上路往中美洲尾二的一站:哥斯達尼加。早上在火山島Isla de Ometepe乘船回到Rivas,今天天氣奇好,終於能在船上一睹兩座火山在一起的風采。

左邊是Volcano Conception, 右面的是Volcano Maderas
它們今天都戴上了聖誕小帽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Day 67: Isla de Ometepe


所謂的末日過後,太陽依舊升起普照大地,身處尼加拉瓜最大淡水湖(等同香港的8倍大)裡的雙火山島Isla de Ometepe上,於這麼特別的地理環境,我們決定環島去欣賞一下兩座火山。島不算很大,大概只有4分1香港的大小,所以我們租了一輛A.T.V.便出發。

兩人坐在A.T.V.讓人想起那些賣浪漫的廣告哩!

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墨西哥美食篇之除了玉米餅還是玉米餅

在墨西哥玉米餅幾乎是每餐必吃的主食,鄰近幾個中美洲國家都一樣,但以墨西哥最多樣化。遊走各大街小巷街巿不難看見大大小小的玉米餅工場,也見過有些餐廳會自己做。


他們的玉米不像我們的超甜粟那樣又甜又多汁又多纖維的,是澱粉質很重的一種,一般常吃餅的是白色的,偶爾也會見到用blue corn製的藍色玉米餅,由於賣相不好所以沒有試過。製作玉米餅的過程也很簡單,只需將玉米磨爛加少許水搓搓成團,壓成所需的大小再煎熟兩面便完成,到吃的時候蒸或煎熱便是了。

玉米餅的不同吃法 - Tacos /Torqillas /Quesodillas

幾乎餐廳小店至街頭小吃都有,Tacos的玉米餅只有大概10cm左右,也是最便宜一般6-10peso一件。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末日嬉戲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並沒有如某些人期待的一樣來臨。


理性點說,我覺得說這天是世界末日的人是白痴。瑪雅人從來都沒有說過這是末日,只是人家的曆法去到這天終止而已。還記得我們在墨西哥看的太陽之石嗎?可能那時候人家只找到這麼大的一塊石頭,就剛好把曆法刻到今年今天,估計他那時候倒沒想過會觸動到那麼多人的神經。


不過,我在心底裡卻一直存有末日即將降臨的想法。那是一種信念。是叫自己活在當下,要自己珍惜每一刻、愛護身邊每個人的信念。所以,我選擇了在今年放下工作,踏上這次旅程。萬一今天真的有什麼不測,起碼在滅亡前的一刻,我人生的to do list上排榜首的事已經實行了。

很多朋友對我說過羨慕我們的決定,我都是笑說一句:「各有犧牲」。我在途上,偶然還會想到底我回家之後會怎麼樣,甚至會突然覺得前路茫茫,不知所措。

不過我至今仍沒有後悔過一絲一毫。打這篇blog之前,剛好看到報章說「最快樂國家」十大中有不少是拉丁美洲的國家。「你有否充分休息?有否受到尊重?有否笑口常開?有否學到或做到有趣的事?昨日有否感快樂?」我相信調查結果絕對真確無誤。之前寫postcard給朋友時,我都寫了「來到這裡之後,我終於明白簡單的生活原來更快樂。」

今天我們選擇了在尼加拉瓜的雙火山島Isla de Ometepe渡過,其實沒有什麼特別意義,這裡今晚有瑪雅派對,據說是瑪雅人慶祝新時代來臨和「沒有末日」,不過我們沒有參加,我只是希望找個好地方靜靜地過我們中國傳統的冬至。

還有兩小時,瑪雅的曆法便正式踏入新紀元。Facebook上看到不少人的status update說新世紀的來臨。但照我說,新的世紀有沒有來,就看你今天開始有沒有改變。我相信我們的new era已經來了,你呢?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Day 62-64: Leon, Granada 雙城記

Day 62: Léon
首先對這裡的感覺,一個字:熱!
在這種悶熱的天氣,的確不想在街上走,最好是找家果汁店或cafe,享受一杯冰涼的凍飲

隨著在中美洲待的時間越長,就慢慢對這糞殖民地色彩的小鎮失去興趣。Léon有不少教堂,而中央廣場的主教堂是中美洲之中最大的,不過到訪之時封閉了,無緣參觀,只能遠觀...no luck!

大教堂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Day 63: Overland to Nicaragua

為了盡量避開那惡毒的太陽,我們決定早點出發,8點鐘乘上由洪都拉斯Choluteca開到邊境的巴士,1個小時後就到了關口。

小巴還未停定,外面已經有大量拉客的人伸手到車內拉住我們,還有人火速爬上車頂,嘗試把我們的背包拿下來。下車那一剎那,他們依然圍住我們想拉我們上車,情況就如把一隻肥雞拋進鱷魚潭一樣。

他們是兌換現金的人和一班踏三輪車接載旅客穿梭洪/尼兩國邊境的車伕。

我當然不夠他們快,背包已被人強塞到其中一輛單車上去。還好他們不是強盜…憑著之前的經驗,我堅持先定好價才開車,不過他們說那是tips,下車後才隨意付款。當時我想他們大概希望遊客會自願付多一點。

比起之前在薩/洪邊境被人諸多阻撓,今次過關手續出奇的順利,只是旅遊書上沒說的交了US$12入境稅,是正式的,還有收據,不是官員貪污。

再上三輪車,車伕說載我們到上巴士的地方。快要下車時,他對我們說"Twenty dollar por persona"(每人20美金)

我以為我聽錯他是說當地貨幣Cordoba,於是拿了C40,他再說"No,twnety, twenty, dollar, por persona"

瘋的!我坐5小時長途巴士也不用這個價錢!事前我和Kathy商量了好久,最後決定給5美金或C100(約港幣$32)。

"No way that's too expensive! NO WAY! NOOooo!!!"

然後他自願減價,每人10美金,又滿頭大汗的,作辛苦狀。不過那個價錢,分明是勒索。我堅持不付,最後隨手把剛才過境的6美元零錢給他,他才罷休。老實說,我並不是太介意那1、2元美金,他們的確是付出勞力(加上我們的超重背包)但以當地生活水平和衡量他的工作量和時間,那真是太好賺了。而且對這種敲詐的討厭行為,真是多付了給他。

下三輪車後跳上Colectivo,司機說是去我們目的地Léon的,於是便上了車。1.5小時後到達總站,不過那裡很亂,不像是Léon,原來是要轉車的,這次乘上一架超載的豐田Hiace小巴,一車24人,我夾在司機位椅背後坐「倒頭車」一個小時,動彈不得,腰都梗了,腿還被引擎傳到車底的熱力不斷炙著,加上車內通風不足,幾乎熱暈。

無論如何,總算又過一關,去到CA4最後一國--尼加拉瓜。

住在咖啡農家VS童年回憶

由於觀鳥必須早上山,我們在山上的小村莊Santa Barbara本地農家中住了2天,而這裡極大部分村民是種咖啡的。由於現在剛好是收成季節,在日間不難見到他們一家幼小的在田裡忙於收割,小孩都開始放聖誕假了?原來村裡的學校跟一般城市的學校假期不同,在收成季節小孩都不用上課,好讓他們可以全家總動員收割。

咖啡果實,果肉甜甜的,薄薄包著的就是咖啡豆

此山中獨有的水果,酸酸的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Day 60: Santa Barbara Cloud Forest 生態之旅(下)

第二天早上06:00起床,喝過當地出產的美味咖啡(濃烈的咖啡香,但沒有那苦澀味)和早餐後,07:30就出發前往cloud forest。今天帶路的是另一位導遊Pablo。他比較專長鳥類,所以和Malcolm特別合拍。



沿路經過兩個咖啡田,看到不少採咖啡果實的工人正在忙過不停。這裡每粒咖啡豆都是人手採集,去皮,曬乾,然後轉送到批發商進行各種加工與烘焙過程。原來我們常喝的咖啡,製作工序是異常繁複的,而這些人都全靠咖啡為生,所以各位下次想去喝咖啡之前,請優先考慮那些咖啡是否經過fair trade(公平貿易)而進口的,令咖啡農得到他們應得的報酬。

(順帶一提給香港的朋友,樂施會有優質的公平貿易咖啡出售;而Starbucks的咖啡到目前為止,仍未轉用來自fair trade的咖啡豆。) 

咖啡和香蕉經常一起種植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Santa Barbara Cloud Forest 雀鳥集

我們在Santa Barbara Cloud Forest的一天內,找到共40種不同的雀鳥。Malcolm說這成績非常理想。其中有些並不是很常見的,或者難以即場鑑定品種的,剛巧被我拍了下來。他說要憑照片再跟當地的專家研究一下才能鑑定品種。對於我的相片能協助他們研究當地鳥種,深感榮幸。:)

以下是其中一些我鏡頭能捕捉到的雀鳥照片,ID由Malcolm提供:

Emerald Toucanet

Day 59: Santa Barbara Cloud Forest 生態之旅(上)

隱居了在山林中兩三天,又重回現代社會。 :)

對我來說,其中一個中美洲的重點之旅,就是進入這個cloud forest(雲霧林)的野外體驗。由昨天觀鳥的導遊Malcolm帶領我們前往Lago de Yojoa附近的Santa Barbara國家公園,寄宿在當地鄉村的民家,再在這海拔1400m的村落步行到山上的雨林。

由於所見所聞太多,所以分開3天來寫比較好。

一般來說,Malcolm只在周末帶團前往cloud forest,剛好這星期只有我們兩人參加森林之旅,所以我們獨佔了他和另外的當地導遊,可以慢慢跟他們學習。第一天的行程不算很長,首先當地導遊Dennis(也是我們寄宿家庭的爸爸)帶我們參觀他們的村落。山上的村民都是以種植咖啡為生,他們把摘下的咖啡豆賣到加工廠賺錢。他又示範以前未機械化生產咖啡豆前如何處理新鮮的咖啡果實。


妹妹示範如何用舊式的機器把咖啡果的外皮除去取得咖啡豆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Day 58: Lago de Yojoa 觀鳥團

Lago de Yojoa是洪都拉斯最大的內陸湖,而這湖的周圍被cloud forest和national park包圍著。這裡有著400種鳥類和800種植物。而我們住的地方有些很認真的觀鳥團,由來自英國的觀鳥家Malcolm帶團。
我們的領隊很厲害,很遠的鳥都逃不過他雙眼。

在他帶領下,我們看到了幾十種不同的雀鳥,有點可惜的是我們坐在小船上,遠牠們很遠,我的300mm鏡頭實在太短,相片不怎麼好看。但親眼看到牠們,已經很滿足。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Day 55,56 Macaw Mountain / Canopy Tour

Day 55
昨天在遺跡的金剛鸚鵡,全部都來自區內的雀鳥保護中心Macaw Mountain。他們的使命是拯救一些被遺棄或受傷的雀鳥,特別是鸚鵡;希望把這些在古瑪雅時期已經被受保護的雀鳥能一代接一代,再次於現代的熱帶雨林中自由飛翔。

我們都是「雀迷」,當然不會錯過參觀這個保育中心。一如其名,他們特別重視鸚鵡,尤其是洪都拉斯國鳥金剛鸚鵡和亞瑪遜鸚鵡。

這隻非常喜歡親近人,還很易「呷醋」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Day 54: Copán Ruinas

有點不相信一部我們在路上常用的Hiace客貨車,竟然可以超載到一車23人(加一隻狗)!我們就是乘這台有如歡樂滿東華表演節目的小巴來到洪都拉斯首個目的地Copán Ruinas。

距離危地馬拉邊境只有12公里的小鎮,重點是其附近的世界文化遺產。這是個重要的瑪雅文明遺跡,而遺跡分兩個部份,主建築群和Las Sepulturas,由於我們在中午才來到Copán Ruinas,午飯過後只有2小時,不過門票是兩天有效,所以今天先看主建築群,明天有空再看Las Sepulturas。

即使對考古和歷史毫無興趣,在Copán Ruinas不難發現這裡的雕刻比之前看過的其他遺跡如Tikal和Chizen Itza等都更精緻,在石柱上甚至有挖空的部份而不單單是浮雕。很難想像幾千年前他們在沒有鋒利工具的情況下是如何雕刻出那種複雜的圖案。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Day 53: ...where are we now?

Ummm...其實我還知道自己身在何方。La Entrada,Honduras。

Lonely Planet是這樣形容這個鬼地方的:

"La Entrada is an unattractive crossroad town with a reputation for narcotrafficking. Lots of buses and traffic pass though the way.......You won't be here otherwise."

雖然置身這個令人有點不安的地方,但起碼,我們已經身處洪都拉斯,遠離令我們旅程蒙上陰影的薩爾瓦多。原本計劃今天能抵埗旅遊城市Copan Ruinas,不過又因為路上種種阻延,令我們被迫留在此地......

今早九時由薩爾瓦多La Palma出發,不用半小時就到邊境El Poy,我們步行到出境櫃檯的辨公室,那條等待出境手續的人龍已排到辨公室外。輪到我們的時候,關員A看似有很大的疑問。估計是為什麼我們簽證會在一本護照上,而出入境印章又在另一本上吧。於是他請教另一位關員B,然後兩個人拿著我們共4本護照到他們的房間內。

可是,辦出境手續的,就只得這2位關員,即是我們令後面的人龍都被阻延了...真不好意思。

半小時後(!)他們才出來,告訴我們沒有問題,還指著上面的出境印章給我們看。

在不敢回望後面人龍的情況下,匆匆低下頭離開出境廳,再轉戰洪都拉斯那邊。而這邊的入境廳來說,比較貼切的形容詞是「貨櫃」。

開始時看來都順利,填入境表格,交入境稅(US$3),然後這位關員C又好像發現了什麼,又又再問另一位上司關員D,然後我們被帶到一個細小的房間裡,等了又等,半小時又過去…終於D先生再次出現,說了一句「OK, no problem」

我們的身份真的很與別不同嗎?為什麼每次過關都好像特別麻煩?雖然不明白ABCD四位到底為什麼存在那麼多問題,但我們總算是正正式式的進入了洪都拉斯。

轉了小巴到鄰近小鎮,轉乘大巴往La Entrada,再轉車才能抵達Copan Ruinas。旅遊書說第一程車需時2.5小時,第二程需時2小時。

不過,我們上了車後巴士遲遲未開,在悶熱的車廂內等了1個小時,才有人通知我們要轉到後面另一台巴士,然後又等了45分鐘才開車。這時已是12:45,我們還沒有吃午飯,還好有點乾糧在身。算一算車程,估計應該3時多就可以下車,唯有到時找點吃的才轉車,應該還趕得上4點鐘開往Copan Ruinas的尾班車。

可惜,理想和現實往往背道而馳。這班車共花了4小時45分才抵達La Entrada。說好的2.5小時呢???班車大遲到令我們完全趕不到尾班車,唯有去唯一的一家酒店落腳。(很貴啊!)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Day 51 過日晨


這山中小鎮真的很小,徒步走的話只需半天應該可走完全鎮每個角落。一般遊客應該不會在這裡逗留多於3日:看壁畫、逛藝術品店、買記念品、看那只有7個展品的小型藝術博物館、到公園坐坐、吃個飯;再慢再閒,也能一天之內能完成。

在La Palma休養已是第6天,其實我們已開始發覺沒有什麼好做。由早餐開始,三、四個小吃檔都是吃Pupusa(用粟米作外皮,配以乳酪或咸肉做餡的煎餅)。我們的選擇看似有4個,其實全部都是吃同一味道的東西;然後到醫院洗傷口,已經開始習慣街上和醫院裡所有人的眼光都向我們望過來,有時多到不知該望著誰來說Buenos Días。午餐如果不想再吃pupusa的話,根本選擇也不多。下午回旅館洗洗衣服,或者懶懶的賦個午睡,黃昏時份(等於香港時間的早上)去網吧跟家人聯絡一下,最頭痛是晚飯又不知道去哪裡吃。而到了晚上,你不會想再在外面逗留,匆匆的回旅館,洗個澡便休息。

(還好,今天吃pupusa時有個懂英文的本地人,向他請教了如何問醫生可否提早拆線。然後兩位醫生觀察過後,說明天應該可以。估計後天可以離開這裡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港性」開始慢慢在滲出來,我開始渴望多一點不同的事發生,或最少我不想再每天都吃同一款式的食物。但看這裡的人,有的全日呆在公園裡或街角上聊聊天;有些店鋪終日也未必有生意,老闆卻像是懶理一樣,只有守株待兔,每日如是。我有點懷疑他們是如何營運的…

回頭再想,在太平洋另一邊的朋友們,依然過著朝8晚9的生活,幾乎忙到連吃飯都沒時間(你們可有把lunch time稱為「放飯」?告訴你,那本身應是在監倉內才用的字眼),放工回家就睡,睡醒又再重複永無止境的工作…

這個強烈的對比,令我們開始思考「生活」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到底是我們走得太快,還是這裡的人走得太慢?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Day 49: 我們的療傷地

彩繪小鎮La Palma

終於可以深深的舒一口氣,有關的警方跟醫療報告都辦好了,事件暫且告一段落。由於要天天到這裡的醫療中心清洗縫針的傷口,所以我們必須留在這個小鎮直到可拆線為止,就好好的趁這幾天來治療一下身心,擺脫之前的陰影慢慢重拾旅遊的興緻!

Day 48: 重回San Salvador


小鎮的警署無法提供警方報告,要向保險公司索償的話唯一的方法只有回到案發的城市San Salvador,再向當地的警察局報案。老實說,我們實在不想再回這個罪惡之城,內心的恐懼揮之不去,害怕那裡的人,害怕再坐同一條巴士線,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陰影」。我們甚至想過,如果賠償得不多的話,寧願放棄索償也不願再回這個鬼地方。

不過,最後我們決定還是回去一趟。當然我們肯定不會再帶任何貴重物品。連信用卡和提款卡都放下了,就帶僅夠付車費和午飯的錢。另外我們決定一下車馬上跳上的士去警署,務求令自己處身在混亂的巴士站內的時間減到最少。

結果還頗順利,我們在巴士未到總站的地方下了車,馬上把自己塞進路邊的的士直接前往警署。替我們落口供的女警不懂英語,輾轉找來了一位會說英文的同僚,他是在警察局負責網絡工程的。他幫我們翻譯口供給那位女警後,他說對我們很好奇想了解我們的國家,然後我們就談起了種種不同的話題。

他說,薩爾瓦多人喜歡飲酒作樂,有不少酗酒帶來的問題;另外吸毒問題很嚴重,但國家比較貧窮,因此罪案率很高;然而他替我們的遭遇感到抱歉。他說薩爾瓦多人在中美洲地區也常被鄰國人歧視,因為他們國家最細小,人口卻很稠密,甚至會拿他們說話的口音來開玩笑。

然後說到他很羨慕我們住的地方,以為那是有如烏托邦的地方。對比起我們,他們每人收入微薄,國家又落後,連在中央警署內也只有他和幾個人可以使用電腦。我告訴他,我們在現代化的大都市,雖然是先進,又有各式各樣的娛樂,但我卻覺得中美洲的人生活簡單,但更易滿足,更易快樂。我們勞碌一生,為了上萬元一呎的蝸居天天朝8晚10(或更多),各種迫人的壓力和不滿足令我們難以真正快樂。他瞪大眼望著我苦笑,大概是不相信現實中真相是這樣的--正如早幾天那個Jacky Chan的影迷小女孩不相信這電影英雄在現實世界中是個拋妻棄子的混蛋。

說著說著,口供寫好了。我竟然忘了問這位令我們在警署中獲得幾分鐘放鬆的警察朋友名字。不過仍得衷心感謝他的協助。也令我知道,這個國家雖然貧窮,雖然罪案率高,但仍然有熱心和有熱誠的人。

再起程回巴士站,巧合地又是乘上14:15開出的巴士。然後又是一些之前見過的面孔--那些穿梭巴士上賣小吃和水果的流動小販--我有幾度懷疑前天的賊人也在。我們不斷跟自己說,我們身無分文,根本劫無可劫,不用怕,面對它吧。我不斷檢視有沒有人在身後會對我不利。幸好今天的車更加擠迫(我竟然會認為巴士被塞爆更好!),有位拖著女兒的媽媽站在我的座位旁把我們擋著。我跟kathy努力擠出一點空位希望給她女兒坐上來,總之但願這位媽媽別走開,幫我封著那可怕的走廊位。那刻我突然感到有媽媽保護的感覺原來有多好。哈哈!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Day 46, 47: 被打劫


Day 46(2012/12/1)
由Santa Ana去首都San Salvador轉車,目的地是邊境小鎮La Palma。事前已知首都治安不好,所以沒打算在那裡久留。下車後匆匆再上另外的巴士轉車。

下午2時,在前往邊境的巴士#119上。巴士由總站開出只有2個站,那時坐位都差不多滿人,但走廊仍有空位給在跳上車上售賣各種產品的小販穿梭。突然我覺得後頸一點刺痛,然後有個穿綠衣的男人伸手向我大叫“telephone!dinero!(money)”,然後指著我的褲袋。我本能的意識過來知道我被打劫。馬上把褲袋裡的iPhone及一些現金交出來,希望他不要對我不利。Kathy卻不知道我被利器脅持著,只看到那男人拿去我的手機,她本能的伸手拿電話回來,我馬上拉住她,賊人掙扎間把kathy的手割傷了,然後在後門跳車逃走。

她的手臂被割傷了大約1.5吋,另有一點擦傷。還好都是皮外傷,沒有太多流血。旁邊的乘客幫忙包紮。慌亂中,我們只想到達目的地後馬上去醫院,以防感染,然後再報警求助。

經歷人生中最長的2小時車程後,終於來到La Palma,在路邊的旅館放下背囊並告知老闆我們在巴士上被打劫的事。他馬上陪同我們去醫院檢查。傷口雖然不深,但因為有4cm長,所以醫生替她縫了五針,還得每天回醫院洗傷口和服用抗生素,八天後才可拆線,即是我們還得留在這裡8天。

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Day 44: Volcano Izalco

在Hostel認識了一個獨自旅行的英籍華人朋友,原來他父母也是香港人。雖然他懂廣東話,不過他在英國出生,所以很自然也是說英文。不錯,對我們來說是鍛鍊我們爛英文的好機會。今天我們3人一起出發,由Santa Ana坐了近2小時巴士去近郊的Cerro Verde,這裡是2個火山Volcano Izalco和Volcano Santa Ana的出發點。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Day 43: Santa Ana

我們昨天晚上8點抵達Santa Ana時,差點以為這裡是個死城。由下車到旅店走了1公里路,沿路所有店鋪已經關門,包括食肆,偶然有一兩架車駛過,或是騎單車的路人以奇異的眼光望著背著大背囊的我們,好像看到外星人一樣。只是8點而已!我們連晚飯都未吃啊,餐廳都已關門了!(還好在hostel有外賣pizza救我一命)

今天早上在日光下再次外出,總算有回到人間的感覺。在中心區走了一會,發現這裡不少人有隨地亂掉垃圾的習慣,難怪市容比之前去過的城市骯髒。而且樓房亦比較破舊,其實有點難以想像這裡是薩爾瓦多第二大城鎮。不過,一如之前幾個國家的人,Santa Ana的人看到我們的亞洲面孔都會盯著我們打招呼,和同樣地問我們是否懂得中國功夫。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CA-4 Visa follow up

簽證跟進

上方是憑美國簽證來取得CA-4的特區護照,但只有30天時間在之後的3個國家。左下方是入境危地馬拉時BNO上的蓋印,右下是過境薩爾瓦多時得到的15天逗留蓋印。為什麼我有CA-4又只得15天啊?問過很多其他旅客,全部都是直接憑危地馬拉的蓋章通行四國無阻。

我懷疑我是第一個香港人過薩爾瓦多邊境是能得到入境蓋印。

在大使館申請CA-4的文件

無論如何,好消息是,我已經身在薩爾瓦多的Santa Ana。突然發現自己開始明白這個遊戲規則就是這樣,慢慢消減了之前兩天的抱怨。我不是說過想找尋一個看世界的新角度嗎?好像有點名目了。

Day 42 仍然滯留…

是的,我們仍在危地馬拉。

之前大清早就去到薩爾瓦多大使館申請CA4簽證,首先給他們看我們的BNO,他們說其實我們不用簽證。

什麼?不用簽證???

我告訴了他們,之前想過境被拒的事,然後指著BNO國籍那一欄[BRITISH NATION (OVERSEA)]說明我們的Oversea身份出問題。她最初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有問題。Anyway,我再拿出特區護照給她,告訴她我們有美國簽證在特區護照上。

等了一陣,她終於跟其他同事搞清楚,我們可以用持有us visa的特區護照申請CA4,然後是填申請表,影印護照(全本一頁不漏!),一張照片,和去附近的citibank入數,每人US$30元正。

而到底沒有美國visa的BNO本身可不可以申請CA4?我不知道…

那什麼時候可以拿到visa?今天下午3點(寫此篇時是11:45)。那麼還夠時間趕去薩爾瓦多嗎?不知道,但我實在不想再留在危地馬拉城。一於等簽證到手以後馬上飛去巴士站看看還有沒有車…

祝我們好運。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極速擁擠-危地馬拉巴士上的嘉年華


終於有機會乘坐危地馬拉著名的「Chicken Bus」!

今早準備離開危地馬拉到薩爾瓦多需由Antigua乘約45分鐘巴士先到Guatemala City再轉長途車。雖然車款是像70年代的巴士,但它的馬力一點都不Chicken,簡直可以用暴走來形容!

Day 40: 世界不是你的家

滯留在危地馬拉城,巴士站旁邊的爛酒店裡。房間有點像…監倉,不同的是你需要付$200進去坐監。

之前做資料搜集時,人人都說Guatemala, El Salvador, Honduras, Nicaragua四國有一個叫CA4的簽證,一如其他多國入境協議一樣,CA4是隨便進入了上述其中一個國家,90左內再去其餘3個也不需簽證。還記得上次我們成功進入危地馬拉時的喜悅嗎?因為當時以為之後的三國都不會再有入境問題。

結果今早回到Guatemala City,打算乘過境的Ticabus到薩爾瓦多。結果巴士站職員告知,我們的BNO需簽證才能入境。需要申請簽證嗎?請到附近的薩爾瓦多大使館。5分鐘搞定。噢,不過今天是星期日,他們休息。

WTF? 不是四國共通的嗎?明明我護照上的入境蓋印還有大大隻的"90"兩個字。

職員說那只是入境蓋章,並不是CA4 visa。瘋的,如果這樣說,根本連危地馬拉也不能入境,但我們現在活生生的在危國玩了十天。

這時腦海中想起了一大堆,例如Antigua酒店的老闆說過幫襯Ticabus特別麻煩,又要check passport又這又那;那如果略過El Salvador直接去Honduras呢?但其實Honduras一樣都需要visa…又或者可以直接穿越薩、洪兩國直接到肯定BNO免簽的Nicaragua嗎?可是又總得先穿越薩、洪兩國啊…

越想越亂,之後又想不如轉乘其他巴士公司(雖然貴過Ticabus一倍),到邊境再算。可是萬一職員說的是真,我們只會被遣返到不知什麼地方去…

雖然我有非常強烈的不安感不想住在污煙瘴氣的Guatemala City…最多我今天整天躲在房間不外出,最多蝕一晚住宿的錢,最多當被人騙一次…。

再在網上查資料,發覺別人拿的CA4,蓋章根本和我護照上那個是一模一樣的。靠…

其實我有預感覺得大使館的人會告訴我們根本應該通行無阻。要是這樣,我會去乘別家巴士公司,大不了一直坐chicken bus自行去邊境過關。

「簽證一次一次提醒你
世界不是你的家
暗地嚮往到處留情
只是個諷刺
瀟洒其實更像笑話」

《簽證.時差.飛行哩數》 by Chet Lam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Day 39: Volcan Pacaya


首先,我想用今天半篇travelogue來講一件事。

我自己本身並無宗教信仰,以往旅行所有「入廟拜神」的只是類似入鄉隨族的做法。但今次中美之旅由day 1開始,所有參觀過的教堂,我進去時心裡都默念著一個祝福。事緣是我們出發前,得知Kathy她媽媽的一個教友患了病,她說她不能像我們一樣周遊列國,唯有追看我們的旅遊日記。這亦是我每天再累亦要盡量「交稿」的原因。

這件事本來一直只收在心中,但今天參觀上圖這家Iglesia de San Francisco教堂,在裡面望著聖像,突然想起應該把我的想法說出來,不知道這是不是祂的旨意啦。然後走出教堂,看見一位神父正在為一家人以聖水祝聖,我雖然不懂西班牙語,依然厚著面皮走上去指手劃腳希望他能替我們祝福。年輕的神父也很好人,為我倆祈禱祝福。我亦借此希望這位朋友無論在什麼地方,遇到什麼事,也能夠一路平安。

如各位blog友閱讀完後有所感覺,歡迎大家留言一起鼓勵和祝福我們這位朋友。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Day 38: Antigua

經過昨天10小時車程,終於來到Antigua,一個被我視為在危地馬拉重點遊覽的古城。它出名的原因除了是危地馬拉前首都、有著各種華麗的殖民地建築和被三個火山包圍著之外,還有就是它有很多西班牙語學校,收費便宜而且是一對一的練習,還可住宿在當地民家邊上課邊體驗,所以不少打算繼續前往中南美洲的旅客都選擇在這裡學習一下語言再上路。


各種殖民地風格的建築

我的行程之中原定也在這裡上一至兩星期西文課,不過之前在路上反覆思量,我們兩個在心底裡的確不想再上課了(以前讀書時期的懶蟲又出來)。而有時語言不通,指手劃腳的旅遊也是種樂趣吧(籍口)。

Day 37 綑綁式消費,非常聰明的旅店經營手法

在山區Lanquin待了兩晚我們選擇了網上評價最高的Zephyr Lodge作落腳點,正因它位處山上,要步行一大段路或乘農夫車才可到外面吃喝,亦因此Zephyr 不單提供早午晚餐小吃飲品,還有歐美背包友不可缺的吧枱。面對四面環山的開揚式酒吧,加上音樂後氣氛簡直一絕!與一眾旅遊人暢飲完畢,不消兩步就回房間睡,最爽不過了!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Day 36: Semuc Champey

經過8小時車程,抵達位於Flores與Antigua中間,在深山中的Lanquin。與一眾backpacker住客一起參加了一天的Semuc Champey團。早上先去一個叫Grutas K'anba的山洞,導遊派了每人一支蠟燭,就這樣一團人進了漆黑一片的洞裡去。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Day 35: 進入危地馬拉中部山區Lanquin


離開像瑞士的湖中旅遊小區Flores,往南走到下一個旅遊點Antigua或Guatemala City的話,由於路途非常遙遠,無論北上或南下旅客都必須以中部山區小鎮Lanquin為中途站作短暫停留。

進入山區以後就發覺這裡的確很貧窮,似乎旅遊業對山區居民沒有太大幫助。沿著群山的道路穿梭,車子行的是沙麈滾滾凹凸不平的沙石路,有時還必須使用4WD驅動。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Day 34: Alone in the dark

這兩位虛弱又少鍛鍊的小朋友,經過昨天八小時的觀鳥行之後,發覺雙腿酸軟,所以還是別急於上路,在Flores多留一天,休養一下。

過了周末,明顯少了很多歐美遊客。早上在這小島上散步,終於見到一些真正的當地人,他們都很有禮貌地跟我們地招呼,不過跟墨西哥人不同的是,他們比較含蓄一點,常常好像有點害羞地說Hola。
聖誕樹與椰子樹

Tuk-Tuk 穿梭舖滿Cobblestone的街道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Day 33: Tikal觀鳥

Tikal是Guatemala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古蹟,而它跟之前在墨西哥看到的瑪雅遺蹟不同之處是因為它藏在熱帶雨林深處,前往每個templo遺址之間時,需在幾百甚至幾千歲的樹林裡徒步穿越。


千年古樹

包括我們,不少遊客選擇清晨時份進入Tikal。因為除了可以看到晨霧縈繞著金字塔的神奇景觀外,還有就是這片樹林是300多種鳥類的棲息地,觀鳥也是我去這裡主要的目的。

其實,在沒有導遊帶領下,以一支相對短小的70-300mm f/4-5.6 +全片幅sensor能拍到這種效果的雀鳥照片,我覺得表現已經非常不錯。(哈哈!)
One pic worth thousand words, 去圖…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Day 32: Overland travel to Guatemala

因為之前看旅遊節目「冒險王」看到主持人玩過後大呼過癮,所以原先計劃回到Belize City後,參加Cave tubing(即是坐在水泡上沿河飄流過山洞)的活動。不過,我可以肯定,我們在墨西哥的秘境Cenote Chaak-Tun親身在漆黑一片的鐘孔洞以自己身體直接體驗更加「冒險」,加上Cave tubing費用昂貴,所以取消了這個念頭,直接離開Belize往下一站危地馬拉。

之前有朋友看到我們在Caye Caulker的照片,在Facebook留言問打趣問到貝里斯是否還接收香港移民。老實說,即使我身處Caulker,反而我沒有這個想法,我覺得我不會想長居這裡;回到貝里斯城,更加證明我的想法是對的。

由water taxi站步行到巴士總站的短短15分鐘路程,破舊的建築,髒亂不堪的市容,人車爭路,路上沒一架完好的車,臭氣薰天的污水渠…有點像90年代初的大陸二線城市。

在巴士站等車前往邊境,車來了,大概是在美加退役的舊校巴改裝而成的巴士;所有人一湧而上,有些人擠不進,索性衝去車尾打開太平門爬上車。背著兩個大背包的我們竟然跟他們一起由爬車尾上車。幾經辛苦搶到坐位,才想到剛才的詼諧畫面,自己都忍不住笑。
在車站等開閘,虎視耽耽的乘客

Day 31: Hol Chan浮潛

話說我昨天水土不服,晚上嘔吐大作,之後服用了好心人的一劑行軍散,果然有效。一覺醒來,肚餓的感覺回來了,很想吃東西,胃沒有漲,也沒有作悶。

那就好了,即是我可以繼續我們的浮潛。

前天在岸邊的浮潛看不到很多的海洋生物,於是我們便報了一天的Hol Chan浮潛tour。這個tour在Caye Caulker幾乎每家tour都有,而且價錢都是一致$90BZE(=HKD$360)。Hol Chan在瑪雅語是"little channel"的意思,是個有豐富海洋生態的保護區。

半小時的快艇船程雖然顛簸,但看到的藍天和綠如翡翠的海水,真的很美。
下水後馬上發現這裡跟之前在岸邊浮潛相差太遠了,一跳下水中連方向都沒搞清楚,就看到一些大魚在我身邊游來游去,完全不怕人,甚至會跟著人游,還喜歡在船底集合成群。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Day 30 舊病復發


02:00am,突然醒來,胃感覺很不妥,想嘔。

之前在愛爾蘭也試過同樣的感覺,估計是水土不服。結果胃漲了三天,完全沒胃口吃不下任何東西,作嘔但又吐不出+腹瀉。

還好,今次爽快一點,全吐出來。

Kathy帶了一點白花油和保濟丸,用了之後感覺好一點點,但依然漲著悶著。

勉強再睡到早上,腹漲依然。明知很肚餓但什麼都不想吃也吃不下。

因此,原定今天出海浮潛的計劃取消了,留在房內休養。本來可以出去曬曬太陽的,不過昨天已曬到像燒豬的我們,還是暫時避一避陽光比較好。

一直等到黃昏,終於可以出去走走。我們留意到在Caye Caulker的大大小小超市和雜貨店,幾乎都是由廣東人經營的。我們試試運氣,問了其中一家的老闆娘有沒有保濟丸之類的中國藥物,她說她家裡有,不過那時她很忙,沒空拿給我們。於是只買了一瓶液態的西藥,老實說,上次我也吃過這類東西,作用似乎不大。

再走到另一家叫Amigo的小超市再試試運氣,看舖的小兄弟阿棟很好人,他說沒有保濟丸,不過有另一些他們自己用的行軍散,可以給我服用,還不收我費用。他更拿了杯暖水給我下藥。果然服用過後不用很久已覺得有好轉了,起碼有胃口吃一點點晚餐。然後跟他聊了一會,他說這裡有不少中國和香港的人來旅遊,不過都是從美加過來的。像我們這種直接由香港飛過來的則很少很少。他還說在Caye Caulker這裡比貝里斯其他地方治安較好,所以他們都來這裡落地生根,小島上的超市幾乎都是由中國人經營的。

在此感謝Amigo超市阿楝的一藥之恩。

Day 28, 29 Caye Caulker, Belize

Day 28
(早上去了在墨西哥最後一個秘景,不過身處在Belize的網速極慢,網誌稍後補上。)

晚上在Playa de Carmen乘夜車過境到貝里斯,23:40開車,04:00到達邊境,過關過程比想像中順利得多:在墨西哥邊境下車>排隊檢查護照>交低USD$25出境稅>上車到貝里斯邊境>入境檢查>上車離開。有點像我們在皇崗口岸過關,只是在清晨拖著疲倦的身軀和過重的行李有點累。 最後07:00抵達Belize City。
(3_3) ZZZzzzz

然後我們在Belize City直接乘Water Taxi到小島Caye Caulker。在碼頭上我們遇到同樣沒預定住宿的奧地利情侶,於是便共同前往找住宿,最後找到了一晚只需$25BZE(=USD$12.5)的小木屋落腳,晚上我們還一起燒烤晚餐。

Day 29
奧地利情侶他們兩人各有各的節目,男的去考潛水牌,女的則跟我們去浮潛,反正我們跟她都一樣是浮潛初哥,三人一起新手上路最好了。這裡的水真的很清,近岸邊的海洋生物不算太多,但也足以令我們興奮了好幾回。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癲覆了的)墨西哥印象

記得我在出發前跟不少朋友吃飯,他們問起我第一站去哪裡時我答「墨西哥」,他們都做出驚訝的表情,當中不乏一句「好危險喎!」

除了墨西哥包、辣椒、仙人掌、墨西哥帽…你對墨西哥的印象…
是…
落後?窮?亂?污煙瘴氣?
還是…
搶劫?毒犯?土匪?黑幫?亂槍掃射?

無可否認,我在出發前都有想過類似的東西,但在這裡快一個月,除了辣椒,以上沒任何一點是我的感受。可能我依然只是個過客的關係吧。不過,我確實感受到這裡人的友善,有禮貌,善良,自由,開朗,簡單而快樂。

在街上,有人會突然向我們說“Welcome to Mexico”;看到我一臉茫然是會有人走來問“Do you need some help?”;有些大漢看起來惡形惡相,卻跟我們微笑點頭,笑起來卻又相當可愛。跟我們深入一點聊天的人,知道我活在一個繁忙急促的社會,都問我為什麼不來墨西哥住?即使身處甚商業化的遊客區海灘,不愁沒有客人的酒吧也會在星期日關門休息。而我們親眼看見他們下班後便到廣場坐坐聊聊天,有些會圍在一起跳舞唱歌,小孩子玩著最簡單的小玩具高興不已,大叔們去喝兩杯啤酒或tequila,生活就是這樣的過。

誰說簡單的生活從不簡單?



至於另一樣關於地道墨西哥的重點:食物,這篇我留給kathy去處理。通常我塞飽肚就忘記自己剛才吃過什麼,但她如一眾港人一樣,吃飯前必先拍照,美食篇交給她寫最好,不日上載。